今年32岁的吴承龙是中国邮政南宁市寄递事业部新城投递部的一名普通投递员。工作9年来,他都是奋战在一线投递岗位。虽然从事的工作很普通,但是他以一颗坚强的信心克服了工作上的种种困难,凭一颗强烈的责任心投递好了每一封信,用一颗火热的爱心温暖了邮路上的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受到了广大邮政用户的一致好评,成为绿城南宁广大投递员中的一名优秀代表。9年来,他共投递报刊、信函140万多件,无一差错、无一丢失损毁、无一有理由申告、无一安全事故发生,实现“零差错”及“零投诉”,每年客户综合满意度都在95分以上。
将死信复活当成自己的神圣职责
一直从事投递工作的吴承龙深切地感到,邮政投递一头连着国家,一头连着百姓和企业,看似稀松简单、平常无奇,但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要长时间把这份普通的工作做好、做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在工作中,他时刻要求自己用心投递好每一封信件,甚至对于那些收件人地址不详或地址有误的死信,按理说是应该退回寄件人的,但在他那里,这样的信也要努力投递一下,看看能不能送出去。
2011年春节前夕,吴承龙接到一封投递地址只写着“火炬路张宗贵”的信。火炬路是南宁市西乡塘区的一条道路,道路两旁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小区和单位,住有几万人。凭着一个名字,就想在这几万人当中找到一个人,无疑是大海捞针。为了妥投这封信,吴承龙每天在火炬路投递邮件时,或者在下班后,挨个小区物业和住户询问打听。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吴承龙还真的找到了收件人张宗贵。当他把信送到张宗贵手里时,对方激动地连声道谢,这可是几年来未通信的弟弟的来信啊!
事后,吴承龙说:“退一封信,如同退回一颗心,那多么的令人失望。所以,我要尽最大努力,不惜牺牲时间和精力,变失望为希望,找到收件人。”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就是本着这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9年的投递生涯里,吴承龙累计将100多封“死信”起死回生,践行着邮政人“一封信、一颗心”的承诺。
把困难用户当成自己的至爱亲人
熟悉吴承龙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好员工。单位组织的每次的捐款捐物活动都少不了他的身影;遇到班组的同事生病住院,他都去看望慰问,并给予援助。吴承龙在工作中也将乐于助人的精神,播撒到投递的邮路上,给用户提供亲情化的服务,使得他在所服务的小区、单位客户心中形成良好的口碑。客户提起他无不交口称赞,常常称呼他是群众的贴心人。
有一回,吴承龙在投递报纸时,发现有一位订阅《老年日报》的老订户的报纸已经连续三期没有人来取了。他心想,会不会老人家有啥事不方便取呢?于是他按响了老人家六楼的门铃,得知最近几天老人家风湿病发作严重,行动不便,所以几天没有下楼取报纸。根据规定,邮递员只要将邮件投送到一楼的信报箱就符合要求了。但是,吴承龙下楼马上取出报纸送到老人家手上,并告诉老人家,以后的报纸他都会送上楼,不用他亲自下楼取了。为此,老人家对他感激不尽。
还有一回,吴承龙在收订报刊的过程中,发现有位客户喜欢看报刊,但是不愿意订阅邮政报刊,于是就亲自到他家收订,结果吃了“闭门羹”。他没有气馁,多次与那位客户沟通,寻找原因,终于知道他不愿到邮局订阅的原因是因为家住在高楼,担心花了钱订阅却收不到,同时自己的腿脚不方便每天下楼领取报刊。为了方便客户虑,吴承龙专门自费为他在家门口装订了一个崭新的信箱,并承诺投递到户。看到吴承龙这么热情,那位客户二话没说,非常干脆地订阅了《足球周报》《每周文摘》《读者》等多种报刊杂志。
把共同进步当做自己的人生乐事
2017年,吴承龙在广西邮政职业技能大赛南宁市分公司选拔赛中斩获个人全能奖第一名,在广西邮政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个人全能奖第二名,成为了广西邮政企业为数不多的技术能手之一。
成为技术能手后,他积极将自己多年来掌握的业务技能、学习方法、工作经验一一传授给同事们,希望能让更多的同事跟自己一样通过学习不断提升劳动技能、服务技能,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为企业服务,共同进步。他经常和同事一起进行各项业务技能的训练,如“数报”“盖戳排信”“开写报刊收据”“缮发验单”“函件批改退”等项目,使同事们的业务水平、业务技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每当班组有新同事加入,他总是耐心地教授他们投递操作的方法,比如如何正确使用日戳,用什么方法数报、套报更快更准,如何尽快掌握投递道段规律,让他们尽快熟悉投递工作。当有人问吴承龙为什么这么大方地将自己勤学苦练多年的技能分享给大家时,他笑着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十分乐意分享我的技能。”
由于表现突出,吴承龙先后获得了南宁市分公司首届“十佳投递员”“先进生产者”,南宁市“工人先锋岗”,中国邮政最佳投递服务质量劳动竞赛最佳投递员等荣誉称号。(唐维丽 谢世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