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是“中国脆李之乡”。重庆市邮政分公司立足当地蓬勃发展的脆李特色产业,以“快、火、活”全产业链赋能体系精准施策,破解产业痛点、激活发展潜能,将邮政资源转化为助农强农的有效生产力,有力助推脆李特色产业向千万元级产业迈进。
7月的巫山,晨露盈枝。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脆李种植基地内,果农孙立俊眼看着机器狗编组将一箱箱脆李托起,远处无人机如雁阵般掠过江面,不禁感慨:“往年麻烦得很,现在有了邮政的高科技,省力多了!”几小时后,这批脆李将搭乘高铁,被端上重庆主城区市民的餐桌。
7月5日,随着“邮运通”第四季巫山脆李邮航专机引擎的轰鸣声响起,2025年巫山脆李“脆李专机·空铁联运·全邮营销”活动正式启动。借助重庆市邮政分公司“快、火、活”全产业链赋能体系,这一颗颗凝结了农民脱贫致富希望的“金果果”,正以令人惊叹的速度突破山河阻隔,从深山坡地跃入“云端”智能网络,品牌价值飙升至105.17亿元,向千万元级产业发起强力冲刺。
这一由物流提速与营销创新构筑的助农路径,不仅让脆李出山更通畅,也赢得了政府层面的肯定。7月14日,重庆市副市长姜国杰赴巫山县调研农业农村工作时,专门点赞邮政“‘次日递’有速度、‘全邮营销’有力度”。目前,重庆市分公司已助力23.15万件巫山脆李销往全国,其中通过邮政电商、社区团购等线上线下平台推动脆李销售425.95万元。
快!“云端”物流破天堑
长江天堑与崎岖山路,曾是锁住巫山脆李千年出山梦的两道铁索。“那个时候,天没亮就要挑担子挤船去县城,李子皮蹭烂了卖相丑,1块钱1斤都没人要!”孙立俊回忆起过去的日子,满是无奈。
转机始于2022年。重庆市分公司敏锐捕捉到巫山脆李“出山难、进城贵、销路窄”的产业痛点,以三级物流体系为脉络,重构脆李出山路径。
当巫峡的水汽在山间凝结,一架满载巫山脆李的邮航专机冲向天际。2022年,全国首条县域农产品货运专线在此启航。4年来,55架次“脆李航班”载着680吨巫山脆李飞越千山万水,实现全国1000余个城市“次日达”。今年,高铁快运的加入,更是将巫山至重庆主城的干线运输时间从7小时减至2小时13分。
这些跨越时空的壮举背后,是精妙的中转系统在高效运转。“快看!又有一批李子‘飞’过来了!”孙立俊抬头,只见数架无人机负载果箱,精准地从对岸果园起飞,掠过宽阔的江面,稳稳降落在柑园村的临时转运点。原本需要30分钟的轮渡跨江转运,被压缩至3分钟。而在陡峭的坡地果园里,“绝影X20”智能机器狗编组正灵活穿梭,凭借全地形通行、集群智能调度和绿色长效作业三大优势,将坡地果园的运输效率提升3倍以上,人力成本也压缩近30%。
此外,为进一步降低运输损耗和时间成本,巫山县邮政分公司在脆李种植区域精心布局收寄点,打造301个村级收寄点、46个核心产区收寄点、73个果园直发点及44个流动收寄点,实现核心产区0公里交寄、普通产区1公里交寄。这些收寄点像毛细血管一样深入各个种植角落,让脆李从采摘的那一刻起,就能快速进入运输环节,最大限度保留果实的新鲜度。
采摘下的脆李被迅速送入恒温预冷车间,经工作人员精挑细选的脆李套上防撞珍珠棉“外衣”,被小心翼翼地装入包装箱。“这套流程下来,运输损耗大大降低,东北、西北的客户也能吃到我们最新鲜的脆李。”巫山县分公司渠道部负责人杨文林介绍,从枝头到消费者舌尖,最快仅需12小时,千年出山难题一朝破解。
火!“全邮营销”燃爆点
物流畅通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藏在深山的“土疙瘩”变成炙手可热的“金招牌”?重庆市分公司点燃了“全邮营销”的熊熊烈火。
7月4日的曲尺乡格外热闹,来自全国邮政系统的经销商代表穿梭在脆李核心产区的果园间,实地考察脆李的种植环境、品控流程,亲眼见证邮政智慧物流如何高效运作。“这脆度、这甜度,完全超出预期!”一位来自黑龙江的经销商边品尝边赞叹。当日下午,2025年巫山脆李产销订购洽谈会举行,现场签约订单量超1万单,为接下来的旺季销售打下坚实基础。
这场产销对接的盛况,正是重庆邮政与巫山县委、县政府深度合作的缩影——今年6月,巫山县委书记曹邦兴、副县长王军一行到访重庆市分公司并进行座谈交流。双方就将巫山脆李纳入中国邮政“一品一策”销售助力农品名单,集聚全国邮政系统资源,依托农品基地建设、网点团购、溯源直播等多渠道推动销售达成共识。
“咔嚓!”中国邮政溯源直播的助农主播举着刚从枝头摘下的脆李,对着镜头咬下一口,汁水迸溅。“家人们听这声、看这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脆甜爽口,邮政冷链直达,赶紧下单!”当日,巫山脆李与其余130款重庆特色产品一同亮相,吸引超6万人观看,订单不断。数据显示,自今年巫山脆李开园上市以来,重庆邮政借助“一品一策”“全邮营销”,已助力销售脆李4万余单。
7月20日,巫山县分公司冷链专车满载脆李驶向广东省珠海市。这场以“品家乡味 忆家乡情”为主题的活动,既为100余名巫山籍务工人员送去家乡清甜,更搭建起农品外拓桥梁——务工人员在邮政员工的指导下注册邮乐小店,变身家乡农品电商“代言人”。
除了鲜果销售,重庆市分公司还以“文化赋能”为抓手,在“卖果子”之外拓展出更多惊喜。重庆主城邮政社区团购点前,取货的市民不仅为脆李的鲜甜驻足,更为其“高颜值”礼盒惊叹——融入邮航专机和三峡风光的文创包装精美大气,将三峡的雄奇与邮政的速度凝于方寸之间;随箱附赠的“溯源产地说明书”和“脆李纪念封”,不仅为脆李增添了一抹“邮”味,更让这份鲜甜经得起检验。
巫山县城的咖啡邮局里,亦是一派热闹景象。除了鲜果,货架上琳琅满目的脆李衍生产品成为新宠:琥珀色的脆李精酿啤酒散发着独特的果香与麦芽香气,吸引年轻人驻足品尝;融合了脆李风味的特调咖啡,酸甜与醇厚交织,带给味蕾全新体验。“我们的目标,是让‘巫山脆李’从一个农产品品牌,升级为一个有故事、有温度、有延展性的文化IP。”巫山县分公司总经理李拥军表示。这种“鲜果+文创+衍生品”的组合拳,极大地提升了品牌附加值,让巫山脆李不再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成为可带走、可收藏、可分享的“巫山记忆”。
活!产业源头焕生机
“大家有扩大种植的资金需求,或者想了解脆李销售的支付优惠,都可以跟我们说!”在曲尺乡权发村的院坝里,巫山县净坛邮政所员工梁荣拿着宣传册为果农们讲解专属权益。这场以“离你最近、与你最亲、给你最好”为主题的产业振兴院坝会,把邮政金融服务直接送到了果农家门口。长条凳上,果农彭明军翻着手里的“脆李贷”宣传资料,盘算着来年再将自家果园扩种一番。
热火朝天的院坝会,藏着重庆邮政的深谋——物流再快、营销再火,若源头生产跟不上,产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活”的赋能,就是要深入种植最前端,从资金、技术、品质等方面破解生产难题,让脆李产业从零散种植的“小打小闹”,成长为有支撑、有规范、能持续的“参天大树”。
权发村村民李声军所在的恒兵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便是邮政帮扶力量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的生动注脚。2015年之前,他守着自家的20亩果园,凭经验种植导致果子品相、甜度不稳,收入低迷。直到那年春天,邮政的技术员送来肥料与技术指导,他调整种植方式,次年果子不仅品相好了,单价也提高了,整体收入比往年翻了一番。
尝到甜头的李声军,在2023年拉上9个相熟的种植户成立合作社,统一施肥、修剪、采摘,让果子品质趋于稳定。而重庆市分公司也顺势将合作社在内的巫山脆李基地纳入“邮政农品全国性基地项目”,使之成为全市仅有的5个全国级基地之一。
然而,规模壮大了,融资难题始终是果农们绕不开的坎儿。购买种苗、升级设备、聘请工人,每一项都需要资金支持。传统贷款审批严、流程长,果农们常常因缺乏抵押物而碰壁。为此,重庆市分公司协同邮储银行创新“产业+金融”模式,推出“脆李贷”“邮运通贷”等定制化贷款产品,开展农户普遍授信,截至2024年底,已评定信用村282个,建档信用户6678户,累计协同发放贷款4109万元,实现“村村有人管、户户有信用”。
与此同时,针对脆李产业季产年销、资金集中回笼的特点,重庆市分公司协同上线“脆李宝”和“脆李存”两款特色产品:前者搭起高效结算桥梁,为5800余户种植户提供“8免”权益,代发工资超1500万元,为商户节约手续费支出超120万元;后者充当灵活储蓄站,适配果农资金使用节奏,2024年为客户创造综合收益超1000万元。
“果农有钱存邮政,企业用钱找邮政,产业兴旺带动了金融‘活水’。”巫山县分公司金融部负责人柴燕承表示。伴随脆李销售资金的归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的深入,邮政金融的根基在乡村扎得更深更牢。
暮色浸染李园,李声军看着最后一箱脆李被运上邮车。手机弹出提示,上午直播的订单果品已发往全国。“以前愁卖不出,现在愁不够卖。”他望着远处渐暗的山影笑道。邮航专机的轰鸣声从云端传来,像在为这一颗颗千年珍果的新生,奏响持续的序曲。